学生用当地的植物拓印 |
美术在教育中长期较为边缘,农村学校更是面临缺乏美术老师等三大困境。即将开学的9月,在贫困的粤北山区,以清远连南上洞小学和油岭小学作为试点的“蒲公英行动”将进入第二年,该项目开展清远瑶族文化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实践,以“寻、集、习”等方式将瑶族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状:农村学校美育有三大困境 该项目的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伟明介绍了乡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困境。 首先是美育失衡。从学校到教师及家长对美术课存有偏见和忽视,导致美术课程在农村小学的开课率远低于城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小学把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了一种副课,严重影响了美术教育在农村学生中的开展和发展。”黄伟明说。 通过对连南上洞小学和油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0%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而95%的学生家长认为美术学不学无所谓,而且对主科课程有影响。 其次是美术教师资源匮乏。黄伟明介绍,农村生源分散且教师编制很少,美术教师基本上是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在试点学校几乎一个老师一个班,包揽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课程,这些教师普遍未受过专业化培训,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三是硬件落后。两间试点学校都没有固定的美术教学活动室,且教学需要的水彩笔、毛笔、墨汁、粉颜料、油画棒、素描纸等基本绘画材料都无法保障。 办法:就地取材,体验老手艺之美 但美育专家们发现,当地特色的瑶族刺绣、腰鼓等传统技艺从材料、手艺到成品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否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具有地方美育特色的美术课程,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2018年“蒲公英行动”粤北瑶乡民间美术进课堂项目在清远市连南县大麦山镇上洞小学启动。项目计划从2018-2020年,组织高校志愿者有计划地支持粤北山区的两所农村小学,通过培养乡村学校美育骨干教师,以及艺术支教、乡村夏令营体验式培训、校园美育环境建设等形式,推动民族地区非遗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带动乡村学校艺术教育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塑造当地具有艺术教育示范性的学校。 一年来,老师带着孩子们从寻访村寨民间老艺人,到收集代表性的日常生活老物件,到体验学习老手艺之美,将连南瑶族传统文化真正代入到师生寻找美、学习美、传承美的连续性的课程活动中,使同学们感受到了美术课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老师们在与志愿者的互动中发现了美术教学新的空间,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将民族艺术带入美术课程,推动乡村学校美术教学不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