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案上雅玩系列——

君子之藏文竹雅玩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08日        版次:A12    作者:林清清

     周京南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国内资深文物研究专家

     文竹几式文具櫊

     竹丝嵌文竹龙戏珠笔筒

     文竹小立柜

     文竹嵌染牙夔凤菊瓣式玉如意足冠架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图/受访者提供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的一句诗,便奠定了竹器在文人书房中的地位。然而,材质寻常的竹子,为何加上匠师巧工,与文人意趣的精神内核,便能受到古今文人藏家所好,从以内圣外王自居的乾隆皇帝,至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都是其拥趸,留下种种佳话?

  近几年,随着人们收藏热点逐渐趋于多元化,文房清玩逐渐从杂项器物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引人关注的专场出现。而工艺精妙又意境超然的竹刻器物,便是文人情趣与手工精妙相结合的案上文玩之典型。雕工精巧的笔筒、清丽雅正的插屏、灵秀可人的臂搁或小几案……这些文房竹器,不仅是实用品,也是古代文人意趣的体现,被作为“君子之物”收藏把玩。在文房雅玩之风兴盛的明清时期,更逐渐生发出竹刻的各种新技法,文竹成为宫廷与百姓之家案上的一道清丽陈设。

  时至今日,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这些造型灵秀精巧、意境超然的文竹器物虽不算大项,也总不缺席,时有所见,甚至创出过千万元纪录。收藏者应如何认识其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为何竹刻在明清时期能成为文房雅玩的常客?本期《名家话收藏》请来专家详细解析。

  壹

  艺术价值

  羊城晚报记者:竹雕竹刻成为文房雅玩的历史源流如何?

  周京南:竹子在我们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国度,竹子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先民们面对亭亭玉立、婆娑有致、清秀雅洁的竹子便有着特殊的偏好。古人有所谓“茂林修竹”、“汗青留名”的说法,更把 “松竹梅”这三种凌冬不凋的植物比作“岁寒三友”,可见竹子在过去的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是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从历史记载的传说来看,竹子的使用要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古人便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竹刻竹雕在南北朝和唐朝便已经出现,但作为竹雕真正成型,成为了文房案上的雅玩常客,则要等到明代中期以后。明嘉靖年间,在嘉定、金陵出现了竹刻艺术的流派。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是嘉定派的代表人物。此时,竹雕品主要是以文房用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笔筒、臂搁、笔洗和以人物、动物、植物为题材的随形雕的竹刻文玩,如朱稚征竹雕寒山拾得像、残荷洗、朱鹤松雕的老松巨干笔筒等。

  在清代中期,兴起了一种新的技法,叫“文竹”,又称“翻篁”或“贴黄”。其工艺程序是将南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薄层的竹黄,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饰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此后文竹便成为帝王之家和百姓之家的案上陈设用品,比如说文竹的小插屏、文竹制的炕几式文具盒、灵秀可人的文竹小几案等等。

  在我国古代,竹子的便于取材是它的一大优点。更为重要的是,竹制品非常秀雅,有着很漂亮的质感。将其放置在家具之上,甚至可能比家具更为显眼。试想一下,在颜色深沉的厚重的紫檀家具上放上那么几件色彩清雅的文竹器物,无论是文房用具笔筒臂搁,还是放在案上的小插屏、文玩匣,一静一动,一简一雅,一个雅洁一个厚重,相得益彰,恰成珠玉之配。

  贰

  审美意趣

  羊城晚报记者:与其他材质的案上雅玩相比,文竹是否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意境?文竹成为文人的案上雅玩,有何典籍记载?

  周京南:竹在中国古代和文人品格是密切关联的。竹子被认为有着临冬而不凋、傲骨清风的风格特点,深受文人的喜爱。

  在皇家中,乾隆皇帝喜爱用厚重凝华的紫檀家具、雕繁刻复的宫殿装修,同时将清新淡雅的文竹器物点缀其间。这是因为乾隆皇帝自己有很深的文人情怀,体现出一种内圣外王的气质:身着皇袍,在大臣眼中,他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帝王;但内心世界他又是一个文人,于是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浓的文人气息,有一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帝王形象。这也是其挂在书房“三希堂”的对联。

  就我看到的档案而言,文竹器物最早在清代乾隆早年进入宫廷。在乾隆二十四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闰六月十六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文竹小瓶一对(带鸡翘木座)、文竹昭带一件……” 这可以说是文竹器物在宫内的较早记载,在此之前的雍正年间档案内并未发现有文竹器物的记载。

  羊城晚报记者:技法繁复等方面,明清有何不同特点?是否清技法更为繁复、数量更多?

  周京南:明代的竹子有一个专门的刻法,叫“留青”。此时还是一些比较单纯的竹雕,以竹子为原料,制作一些竹制笔筒、仿生器物的陈设文玩之类。到了清代,竹雕继承了明代的技法,雕刻人物形象、制作竹雕笔筒。但也有所创新,工艺技法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在木胎之上镶嵌竹黄的“文竹”技艺,使竹子能够广泛应用在宫殿建筑和家具中。如在紫檀家具上用极细的竹丝镶嵌成一棱一棱的斜万字锦地纹的设计,足见工艺之精巧。文竹的器物显得清新淡雅,类似黄杨木、又类似象牙。它看着非常润、非常雅,灵秀可人,是清代帝王居室书房里的一道亮丽的点缀。 

  羊城晚报记者:为何清代会流行起文竹的工艺,产生出比明代更丰富的文竹文玩?

  周京南:因为清代宫廷有“三个之最”:最好的工匠、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技艺、最好的原材料。集中了这些最好的资源,便设计出更为丰富完美的文竹文玩。从南方传来的文竹技法,到了宫廷开始发扬光大,成为宫廷文化中居家文化的一个部分。

  在宫廷生活里时常能看到一些独特的文玩竹制的物品,从竹制的家具、竹制的文房、用竹子做装饰的室内装修、用竹子做的建材,在宫里面都是随处可见。这种主要产于我们南方亚热带地区,临风不凋、寒风傲雪,有着文人清高傲骨的竹子,成为清代皇家的生活中一道重要的风景。 

  羊城晚报记者:如何看待文竹雅玩上的精细雕工?主要有哪些类型?深远高洁意境与繁复精巧雕工,哪个更有价值?

  周京南:就是“材美工巧”这四个字。文竹也叫贴黄,它的技法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把竹子剥离出来,也就是竹子最精华的内心、颜色最纯、最嫩的部分,将其剃出来,然后粘贴在木胎表面。

  另一个方面,文竹雅玩精雕细琢、巧夺天工,达到了意蕴至深的效果。雕刻其中的图案,栩栩如生,焕彩生辉;有些文竹器物并没有过多的雕饰,而保留了竹黄那种温润淡雅、浑然天成的自然纹理。

  无论是略施粉黛还是精雕细琢,文竹器物都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所在,是一种类似于黄杨木的清新淡雅和象牙的纯洁润泽的气韵,非常干净纯洁。有些文竹是雕图案、人物,还有些是直接将书法雕在上面。这些只是文竹雕刻的类型。对于文竹雅玩来说,还是要讲意境,意境比技法要更高。

  叁

  鉴藏有道

  羊城晚报记者:竹刻器是否相对而言算是器型小巧,存世较多?什么种类较易入门?

  周京南:相比较而言,竹刻器物的收藏比紫檀木容易很多,所以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有机会都可以收藏。在现代大师里面,也可以留意一些名家。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要看它的艺术价值。  

  羊城晚报记者:文竹收藏可否与现实生活使用相结合?文竹的保养有何讲究?

  周京南:可以在现实生活日常使用。我家中便有不少竹制品,铲茶的铲子、滤茶的茶漏都是用竹子制成的。这些在使用中都没有遇到问题。其实,文竹收藏更适宜在我们南方。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可能会使得竹子出现一些类似开裂的问题。但在潮湿的南方,保养相对容易一些。

  色泽清新淡雅的竹子是一种雅器。我建议大家,如果收藏小件的文竹器物,可以摆在红木家具之上。在色泽凝重深沉雕刻繁复的红木桌案之上,点一柱沉香,摆几件格调雅致的文竹器玩,然后听着渺渺的古琴乐曲,渐入佳境,窗外树影婆娑,月色之下,竹香、沉香在空气中弥漫,和着柔美的高山流水的悦耳琴音,将会产生一种身临太虚清境、陶然自醉的意境。

  受访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