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街谈巷议

取消考试大纲,能对“应试教育”撼动几何?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03日        版次:A06    作者:耀琪

    

  教育部11月29日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按照意见的说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毕业和升学需要。要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可见,国家层面也是一直都要扭转唯考试论的教育方式。取消考试大纲,那就只能是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来确定考试内容。这一举措似乎是取消了教学功利主义指挥棒,进而对各种针对性、技术性备考的做法进行消除。总之就是“要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去教什么、去学什么”。

  不过,就实践而言,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差距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毕竟既然确定为可以教的东西,也就是适合当前年龄段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既然能教能学,当然就能用于考核了。比如语文课外延其实就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重合的。很多小说、成语、典故,都是活生生存在我们的经验生活中。很难想象能截然划出一条边界来,区别出考试的语文和生活的语文。

  可以说,用考纲来划线,对于学习知识尤其是鲜活的、生活化的学问有似于画地为牢。但另一方面,说考纲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而减负,这也是理想主义的想法。因为考纲并非是简单的提纲,它的内涵也同样非常丰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因为有了考纲而就会大大简化了瞄准对象。

  对学生而言,全身心地把课程学好掌握,应该是学习的核心任务。至于评价体系,则应该更加丰富多元,而不是仅仅拿着书面考试来衡量。若真的把课程学深学透,其实是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怕就怕把学习浓缩成了具体的试卷题目,大大窄化了人们的想象力。

  当然,因为考试的基本模式很难短期内改变,无论学校还是课外机构,都会想方设法应对。比如通过开发更新补习技术,通过对过往考试题目的深度研发,还是能总结出很多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做法向学生推广。甚至还会给出许多具体的应对措施,类似于哪一类作文应该怎么写,哪一类论述题应该怎么答就不会错……总之,无论上面如何改,下面总还是要应试的。

  由于现实中依然是要通过考试来争夺相对稀缺的优质学位,所以注定教学的完全开放、多元、去功利化是困难的。即使是素质教育,最后都会落脚在比赛、获奖、证书这些硬件上。实现开放性的教学和考核,让人能得到多元化的培养,形成非单一标准的能力,这依然需要漫长的努力。

  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