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话:“儿子要穷养,长大了才知道奋斗;女儿要富教,长大了才不会被诱惑。”突然又想起以前听过的古训“千金难买少年穷”,意思是说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想想自己,也是从“少年穷”的古训里走出来的一代人,虽然没有成就什么大业,但“少年穷”的确锻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人之道。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度过的。那时家里很穷,更无助的是,我的爷爷奶奶去世得早,母亲去干活时,我们哥仨四五岁就自己照顾自己了。小朋友在一起玩有时会打架,别的小朋友有爷爷、奶奶撑腰,我们却只能自己承受,经常被打了都不敢告诉父母,生怕被他们骂我们惹是生非。 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也难得回来几天,我们家在生产队里只有母亲一个人能算劳动力,所以家里相当于是一个人劳动,要养活四口人。为了多“抢”一些工分,每当有挖田、挑东西等计件活的时候,母亲总是天不亮就出门了。她回家时天都黑了,还要摸黑去水井边为我们洗衣服。有些年份粮食很紧张,母亲总会眼巴巴地望着日益浅下去的米缸而发愁。最后,为了保证一家人不断粮,我们自觉形成了一个规定,每人每顿只能吃一碗饭。兄弟几个互相监督,谁想再多添一点,就会有好几双眼睛同时盯着他,让他无法张口。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哥仨因此从小就学会了做饭、洗衣、干农活等。“少年穷”的记忆,也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去创造财富和价值,起早贪黑拼命地去工作挣钱。想想那些土里刨食、汗水换粮的日子,我又怎能不勤俭节约?所以到现在,我仍是穿着旧的衣物舍不得丢弃,吃着剩下的饭菜舍不得倒掉,甚至于在妻子眼里,我的节俭有时都成了对自己的刻薄。 其实,我之所以节俭,也只是为了积零成整,在需要大的开支时不求人。这半生过去,仅凭我夫妻二人的微薄工资,在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我们买下了两处房产和一辆轿车。这虽然不算多,但我没有啃老、没有借贷,全靠省吃俭用的血汗钱。我已经很知足了。但我并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因为我更在乎精神上的得到。在我看来,我与那些富二代在物质生活上没法比,但我能在精神世界上与他们不同,并且留下一些东西,这才不虚此生。或许也因如此,我爱上写作并且痴迷不悟地一写就是20多年。 我的独生女儿出生在新世纪,没有吃过我那样的苦,也不会像我那样的节约和勤奋。我总认为,那是因为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汗水湿衣衫的劳作,没经历过哥哥穿得小了的衣服打上补丁又让弟弟接着穿的日子。但我希望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良好家风,能对她有所影响,让她在同年龄孩子当中,能够比别人多一些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这句话在当代社会依然行得通。我认为,孩子们不必过太舒适的生活。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只会悄悄地消磨掉他们的意志和理想。富了物质,穷掉的便可能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