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实施“经销商信用评级” 补强电动自行车治理链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18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作者:朱昌俊

  □朱昌俊

  

  这些年,行驶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自行车,因其超重、超速、违章等问题,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威胁。去年,聚焦这一民生痛点,有省人大代表就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整治酒后违规骑行共享助力车等问题提出建议。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表示,商会将在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首先针对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制定评级标准,运用赋码的方式,对经销商进行信用评级,并在全行业推广,从源头上治理电动自行车质量和超标问题。“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标准制定,下半年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实施。”

  减少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威胁,从源头规范其生产、销售市场,是绕不开的一环。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省公安厅等多部门在答复中也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从严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的违法行为,督促生产和销售单位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商会将对电动自行车经销商进行信用评级,可以说就是对此的一种针对性补强。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的规范程度都有待提高。如2020年12月期间,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对省内412家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的1692台电动自行车车辆进行调查,发现其中180家销售门店涉嫌销售不符合标准或认证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前期的市场调查也显示,部分城市销售非标、无3C认证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现象依然存在,非法改装问题也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经销商信用评级,有利于倒逼他们的合规销售意识,也能够形成稳定的治理预期,遏制违规销售的侥幸心理。

  在电动自行车的整个治理链条中,经销商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它对上连接生产厂家,对下又面向消费者,如果经销商能够做到杜绝销售不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和非法改装行为,既能够堵住违规产品的销路,给上游的生产厂家敲响警钟,也能够对下游的消费者形成正面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说,经销商的违规销售正是不规范的电动自行车流向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口”,这个口子守住了,对电动自行车质量和超标问题的治理,也就能够事半功倍。

  不过,电动自行车商会对经销商进行信用评级,仍只是一个行业内的自约束,可以为治理和消费提供一种参考,但对于经销商违规销售行为的“硬约束”,仍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来落实。比如,信用评级的公正性,需要有相应的外部监督;而评级低的商家,到底将面临哪些实质性处罚,更需要监管执法政策的配合明确。毕竟,信用评级本身并不能完全代替对违规销售的处罚。如媒体前不久报道,浙江绍兴一经销商就因擅自改装加装电动车,被罚30000元。而有的地方,甚至会通过路面违规情况追根溯源到销售门店甚至厂商。这类治理举措,或值得借鉴。

  说到底,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消费者等,都需要有合规意识。与之对应,监管部门也要在抓好相关关键环节上着重发力,才能真正提升治理效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完善相关标准、法规的基础上,确保治理的常态化,避免运动式监管。像对违规生产行为,就应加强源头监管,真正减少不合规范的电动自行车被生产并流向市场的可能性。

  当然,正如专业人士指出的,很多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也与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人性化有关。如相比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路权”明显不足,这也放大了其在行驶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风险。对此,去年11月公布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送审修改稿)》已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道路应当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隔离设施。诸如此类的配套工作,也应该高效推进。总之,电动自行车治理,最需要的就是凝聚各方合力,确保治理和相关服务不留漏洞。而即将开启的对经销商信用评级,是广东补强电动自行车治理链条的又一次尝试。